- 21烘焙網 2018-1-27 9:01:25
-
黃油、奶油、植物黃油這三種油在制作蛋糕時分別有不同的作用,如果將這幾種油混淆,傻傻分不清,那么必然導致做蛋糕失敗的結局。
有時候做面包、蛋糕或者餅干等,總會遇到一些奇怪的問題,然后好多人一起分析,什么原因都想過了,卻還是失敗。再回頭想一下,才發現居然是把黃油當成淡奶油了......
烘焙新手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,剛開始就被一堆概念迷惑了。下面就分析一下黃油、奶油和植物黃油,這三種油的區別和作用。新手一定要好好看哦,不要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,不然就真是涼涼了。。。
1、黃油
如果你看到有些配方中寫著“黃油”,而步驟圖里的包裝上卻寫著“奶油”的話,請不要有疑問,想弄清楚它們的關系,記住最簡單的一句話:“黃油就是奶油!比绻阆M私獾母敿氁稽c兒,請繼續往下看:黃油:英文名為butter。它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油脂,所以,有些地方又把它叫做“牛油”。黃油中大約含有80%的脂肪,剩下的是水及其他牛奶成分,擁有天然的濃郁乳香。
黃油在冷藏的狀態下是比較堅硬的固體,而在28攝氏度左右,會變得非常軟,這個時候,可以通過攪打使其裹入空氣,體積變得膨大,俗稱“打發”。在34攝氏度以上,黃油會溶化成液態。需要注意的是,黃油只有在軟化狀態才能打發,溶化后是不能打發的。
黃油有無鹽和含鹽之分:
一般在烘焙中使用的都是無鹽黃油,如果使用含鹽黃油,需要相應減少配方中鹽的用量。但是,因為不同的含鹽黃油產品里的鹽含量并不一致,而且,根據黃油用量的多少還有計算上的麻煩,所以不推薦在烘焙中使用含鹽黃油。
那么,黃油為什么又叫奶油呢?
這是因為在我國的國家標準里,它就叫做奶油(請參考GB 5415-1999)。而黃油,我們可以理解為民間的叫法,并非為官方認可的。因為黃油這個詞在民間比較通用,大家理解起來也容易,所以,我的所有配方里,仍然使用了“黃油”這一詞。
2、稀奶油(鮮奶油、淡奶油)
然而,這就產生了問題。因為在我們大家通俗的說法里,“奶油”指的是裱花奶油,比如生日蛋糕上涂抹的那種,在我們的概念里,才叫做奶油。但實際上,這種裱花用的“奶油”在國家標準里叫做“稀奶油”,英文名是Cream,商品名一般為“鮮奶油”(其中又可以分為淡奶油與濃奶油)。
所以,除非那種很不專業的配方,否則你見到的任何配方里,只要是“奶油”二字,不用懷疑,它指的都是黃油。(這里一定要分清楚,“淡奶油(或稀奶油)”和奶油完全是兩種東西)
3、植物黃油
接下來,該說說植物黃油了。植物黃油的英文名是margarine,它的其他中文名稱很多,比如人工奶油、人造黃油,以及音譯的瑪琪琳、麥琪林等等?吹竭@么多名字如果覺得有點兒“暈”了,那么,記住它的英文名吧,這樣就不會買錯了。植物黃油顧名思義,并非真正的黃油。它是將植物油部分氫化以后,加入人工香料模仿黃油的味道制成的黃油代替品,在一般場合下都可以代替黃油使用。而且,因為是人造的,所以,它擁有很靈活的熔點。不同的植物黃油,熔點差別很大。
先回顧一下黃油的熔點吧。大概34度左右,28度的時候非常軟,0-4度冷藏的時候非常硬。但植物黃油則大大不同。根據不同的品種,有的即使冷藏也保持軟化狀態,這類植物黃油適合用來涂抹面包;有的即使在28度的時候仍非常硬,這類植物黃油適合用來做裹入用油,用它來制作千層酥皮,會比黃油要容易操作的多。
如果你問:植物黃油既然這么多好處,是不是可以完全代替黃油了呢?理論上也許是的,但實際卻是不可能的--這也許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。
植物黃油的第一個弱點就是香味和口感差。人工香料又怎么能比得上黃油的天然香味?而且,它的口感吃起來讓人覺得不舒服。所以,如果想要做出檔次高的西點,烘焙師們仍然堅持使用黃油;
植物黃油的第二個弱點更為致命,植物油經過氫化后,會產生反式脂肪酸,早期人們對反式脂肪酸認識不夠,所以植物黃油應用比較廣泛。
但隨著現在研究的深入,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越來越被認識到,尤其對心血管的危害極大。所以,能不用植物黃油,還是不要用好了。植物的,不一定是健康的。
順便說一句,那種在冷藏狀態下仍然比較軟的植物黃油,是不能用來做千層酥皮的,否則,必將漏油漏得一塌糊涂。
4、牛油
最后,再介紹一下“牛油”這個名字。前面提到,它是“黃油”的另一種叫法。但實際上,這也是一個容易混淆的名字。因為還有一種從牛脂肪里提煉出來的油脂,也叫做牛油(類似于從豬肥肉里提煉的豬油)。但是,這種牛油口感是很差的,一般不用來食用。所以,在我們西點配方里,如果你看到“牛油”這個名字,它指的還是黃油。分清楚以上這些概念,你就離烘焙更近一步了!一起加油!!!
來源于:百變烘焙
黃油、奶油、植物黃油的區別及作用
